別墅庭園中的常用山石設計要點
在庭園景觀中的小品是指:假山、涼亭、花架、雕塑、桌凳等各種在庭園中可擺設的物品。一般這些體量都很小,但在庭園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這些小品無論是依附于景物或者是相對獨立,均應經藝術加工精心琢磨,才能適合庭園特定的環境,形成剪裁得體,配置得宜,小而不賤,從而不卑,相得益彰的園林景致。運用小品把周圍環境和外界景色組織起來,使庭園的意境更生動,更富有詩情畫意。從塑造環境空間的角度出發,巧妙地用于組景,以達到提高整體環境與小品本身鑒賞價值的目的。
別墅庭園常用山石要點
1.孤賞石:常選古樸秀麗、形神兼備的湖石、斧劈石、石筍石等置于庭園主要位置中,供人觀賞。這些孤賞石除了本身具有瘦、透、漏、皺、丑的觀賞價值,又因歷年流傳,極具人文價值,往往成為園林中的一景。"艮岳移來石岌峨,千秋遺跡感懷多",如上海豫園的"玉玲瓏",蘇州的"瑞云峰",杭州的"縐云峰"和北京的"青芝岫"。相傳"玉玲瓏"是《水滸》中花石綱的孑遺,因"以爐香置石底,孔孔煙出,以一盂水灌石頂,孔孔泉流"而著稱。"青芝岫。原宋書法家米之章所有,現石上刻有乾隆御制七言詩。當然,也有借助于孤石而于上樹碑成景的,如河南洛陽牡丹園中日本藤野先生的紀念碑。日本的枯山石,則是著重于布局的群體效果,與我國的孤賞石有所不同。
2.峭壁石:明計成在《園冶》中"峭壁山者,*壁理也,藉以粉墻為紙,以石為繪也。"常用英石、湖石、斧劈石等配以植物、浮雕、流水。于庭院粉墻、賓館大廳布置,成為一幅少占地方熠熠生輝的山水畫。
3.散點石:以黃石、湖石、英石、千層石、斧劈石、石筍石、花崗石等,三五成群,散置于路旁、林下、山麓、臺階邊緣、建筑物角隅,配合地形,植以花木有時成為自然的幾凳,有時成為盆栽的底座,有時又成為局部高差、材質變化的過渡,是一種非常自然的點綴和提示,這是山石在園林中最為廣泛的應用。
4.駁岸石:常用黃石、湖石、千層石,或沿水面,或沿高差變化山麓堆疊,高高低低錯落,前前后后變化,起駁岸作用,也作擋土墻,同時使之自然、美觀。
5.山石瀑布:以園林地形為依據,堆放黃石、湖石、花崗石、千層石,引水由上而下,形成瀑布跌水。這種做法俗稱"土包石",是目前最常見做法。
堆疊山石要點
1.山石的選用要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與整個地形、地貌相協調。"山,骨于石,褥于林,靈于水"。山石的用料和做法、實際上表示一種類型的地質構造存在。在被土層、砂礫、植被覆蓋的情況下,人們只能感受到山林的外形和走向。如覆蓋物除去,則"山骨"盡出。
2.在同一位地域,不要多種類的山石混用。在堆疊時,不易做到質、色、紋、面、體、姿的協調一致。
3.山石的堆疊造型,有傳統的"山石張"十大手法:安、接、跨、懸、斗、卡、連、垂、劍、拼。更注重的是崇尚自然,樸實無華。尤其是采用千層石、花崗石的地方,要求是整體效果,而不是孤石觀賞。整體造型,既要符合自然規律,在情理之中又要高度概括提升,在意料之外。
4.假山的基礎。孤賞石、山石洞壑由于荷重集中,要注意其基礎的牢固性。山石瀑布如造于老土上(過去堆土造山已有數年功夫),可在素土、碎石夯實上,搗筑一層鋼砼作基礎。如造于新堆土山之上,則要較費心思防止因沉降而產生裂隙,因漏水而水土沖刷,逐漸變形失真,產生危險。山石的安全,是假山堆疊中第一主要點。
5.真材(天然石材)、假料(GRC等)配合的造型設計,不失為一種良策,一種革新。尤其在施工困難的轉折、倒掛處,在人接觸不到的地方,使用人造假山,往往可以少占空間,減輕荷重,而整體效果好。CRC材料特別要注意玻璃纖維的質量,造價如以800元/平方米計,和真材也相差無幾。
6.山石是天然之物,有自然的紋理、輪廓、造型,質地又純凈,樸實無華,但是屬于無生命的建材一類。因此山石是自然環境與建筑空間的一種過渡,一種中間體。"無園不石",但只能作局部景點點綴、提示、寄托、補充。切勿濫施,導致造價昂升,失去造園生態意義。
庭園堆山基本手法
假山之造型,宜虛實得體,如蘇州怡園之假山,有峰戀之感,也有洞壑之意;蘇州環秀山莊之假山,可謂佳作,其中虛實之處理,是勝之所在。蘇州獅子林之假山,虛實處理無主次,并非佳品。所以清代的沈三百說它“以大勢觀之,竟同亂堆煤渣,積以苔蘚,穿以蟻穴,全無山林氣勢。”
一是選石。石質要統一,黃石、湖石,不能混用。若再細分,則有太湖石、昆山石、宜興石、龍潭石、靈璧石、硯山石、英石、黃石等等,詳見《園冶》之九,“選石”。石質統一,也出于自然。自然之山,石質必然統一。而藝術之法則,其首條便是“變化與統一”。石質統一,造型變化,符合藝術規律。
二是造型。所謂假山,其實不假,其氣質甚至勝出真山。人說“風景如畫”,意謂畫之景可以取舍,勝于風景,其理一樣。但若假山堆得不好,則不在其列。假山造型,輪廊線須有變化,變化中又須求得均衡。“山不在高,貴有層次,……”(陳從周《說園》)藝術中的層次之美,在于掩映,在于含蓄。堆山堆出有層次感,最關鍵的是峰戀要有立體布局。產生前后掩映,似表現出“崇山峻嶺”之感。后面的被前面的遮住有章法,則更能顯示出山的嵯峨之氣勢,甚有力度。揚州個園之秋山,可謂黃石假山之上品。實而不悶,高峻而又奇險。若說具體手法,則更要重一個“虛”字;注意山形之凹凸變化及洞壑之大小搭配為上。
三是險峻。假山仿真山,仿得是氣質,不是做真山的模型。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真山之美,一在巍峨雄健,二在險峻挺拔。假山雖小,但其姿態氣質不亞于真山之雄偉和奇險。要做到險峻之勢,有一個辦法是其下部宜小不宜大,宜空透不宜閉實。堆山之不好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山的下部太肥太悶,缺乏險峻之感。
特別是立峰、單石、更須重視險峻之美。大凡名貴的單石、立峰,均具有險峻之美。江南三大名石:蘇州的瑞云峰、上海(豫園)的玉玲瓏、杭州的縐云峰,從造型來說不亞于“江南三大名石”,無論其輪廊線、虛實關系,都符合山石之沈美準則,但它更美在險峻。
四是意境。山之意境有不同的類別。人常言泰山以雄著稱,黃山以奇著稱,華山險,峨眉秀,廬山迷,審美特征不同。假山也同樣分這些類型,所以須選一種審美傾向,然后刻意追求之。假山是一種藝術,其意境應當是山,而不要去做擬是而非的龍、虎之類。做成這種具象,不免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