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區環境景觀設計的幾大缺陷
目前,住宅區環境景觀的水平成為房地產商進行產品宣傳,提高經濟效益的必要手段。盡管許多住宅區在環境景觀的建設中投入了很高的費用,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住宅區環境景觀設計及實施中總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
一、景觀設計的介入時間過于滯后
景觀既是建筑設計領域的事,又是園林綠化設計領域的事。兩者若得不到溝通就會割裂建筑、景觀、園藝的密切關系,帶來建筑與景觀設計上的不協調。但在當代住宅區的建設中,景觀設計往往是在住宅區規劃及建筑設計完成后才開始進行,景觀設計似乎僅僅是栽花植樹、見地設景之事。美國設計紐約中央公園的“景觀之父”—阿姆斯特德于年首次提出“景觀建筑’,概念,其最大特點就是在住宅區規劃設計之初即對住宅區整體風格進行策劃與構思,對住宅區的環境景觀作專題研究,提出景觀的概念規劃,從一開始就把握住景觀的設計要點。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之中,景觀設計師、建筑工程師、開發商要經常進行溝通和協調,使景觀設計能與住宅區整體設計風格相互融合。
二、“以人為本”的理念難以體現
目前,我國許多住宅區內景觀設計在很多方面沒有做到“以人為本”。比如,在路網設計中,由于過于追求形式,導致道路彎曲復雜失去了便捷性,兩分鐘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幾分鐘。由于路面材料選用磨光花崗巖或無防滑的地磚,遇上雨雪天居民摔傷是時有發生的,有的住宅區沒有把殘疾人的行為考慮進去,為殘疾人的出行帶來不便有的住宅區沒有為老人和幼兒開辟專用活動場地,老年人被迫與一對情侶同處一地,充當“燈泡”的情景時處可見有的住宅區室外空間無一處“避雨遮蔭”之地,遇到雨天、大熱天,居民無法外出活動景觀要做到“以人為本”,最重要的是設計者要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齡結構、職業、生活、工作習慣、生理要求的墓礎上進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設計,這樣才能使小到每一個細節都尊重、體貼人的活動行為,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讓住戶能感受到舒暢的人性空間。
三、追求檔次,不切實際
“檔次”原本是景觀設計師所應追求的設計理念,但現實中“檔次”往往被理解為宏大的氣派或用材的喪華考究,這意味著大財力的投入。決策者往往在項目開始便定了高調,而不管該住宅區本身的品位。如住宅區入口的空間形態本應只要具有一定的開敞性,體現與住宅區整體環境及建筑風格相協調的入口標志性造型如門廊、門架、門柱、門洞等,達到新穎簡單、輕巧美觀的要求即可。但追求豪華氣派型、大體仿古園林型、標新立異型的入口隨處可見。又如在水體設計中,原本只要順其自然,在彎曲的湖岸上種上濕生植物,湖中種上荷花、睡蓮等水生植物,便會形成美麗親切的自然景觀。然而、有些設計師卻把湖岸用花崗巖修砌,并圍上漢白玉護欄,這樣雖然看起來高檔,豪華且整齊劃一,但卻使整個湖的自然韻味盡失,成了一個徹底的“人造湖”,違背了設計的初衷。而且,在水源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又無天然水源依藉,不少住區硬是大做水景文章,但終因物管成本過高而變化成死水潭或臭水溝的尷尬狀況也屢見不鮮。可見,景觀設計要與商業住宅區的品位相結合,要因地制宜,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
四、軟、硬質量觀比例失調
有的小區為了顯示其氣派、豪華、搞起了高大的“城門”,硬地面積很大的“廣場”,弄得住宅區不像住宅區,城市不像城市。許多景觀設計決策人員對植物造景意識不強。在少得可憐的可綠化空間里,不是以植物造景為主,卻硬是塞進亭臺廊榭,假山盛石等無生命的景觀,使城市中本已嚴重失衡的軟質景觀和硬質景觀的比例更加失衡。他們沒有從保護環境、改善生態的角度對植物進行合理的配置和造景設計,沒有考慮城市綠色空間應具有的多樣化功能,只注重硬質景觀在圖紙上的豐富表現,以迷惑市民和迎合房地產商的求快、求新、求超越的心態。片面追求硬質景觀的結果,使人們所期望的自然環境和寧靜愜意的社區氛圍不能得到充分體現。
事實上,形形色色的各類園林植物是環境綠化中有生命的主要造景要素,它們以其特有的色、香、姿、韻和多姿多彩的布置形式,不但改善了生態環境,裝點著人們的生活,而且提高了人們美化、彩化、香化環境的意識,取得最佳的環境效益和視覺效果,并獲得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五、植物配置時選用苗木樹種不當
住宅區綠化要適地適樹,盡量選用有觀賞價值的鄉土樹種和花卉。不但可以降低綠化費用,而且還有利于管理養護。但在住宅區景觀設計選用樹種時,房地產商為追求新異,加強賣點的宣傳。不顧植物生長的土壤環境,大量選用造型獨特的外地植物,盲目引進熱帶棕桐,野蠻搬遷“名木古樹”,以標榜華貴,最終導致成活率低下,浪費大筆錢財。
每一種園林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機體。因此,設計者必須尊重自然規律,充分考慮當地的土壤條件和生態環境,并能想象到若干年后的植物生長所形成的效果以及由此對周邊環境帶來的影響。事實上只要真正做到“適地適樹”,完全不必“貪大求古”,一株胸徑10~15公分的喬木移植后,5~10年就長成濃蔭匝地的大樹。而生長良好的大樹不僅姿態優美成景,且其生態價值也是非常可觀的。據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德斯教授的研究,他對一株50年生的大樹所產生的生態效益,經計算總計創值約達196000美元。可見住宅區的環境必須重視綠化,要因地制宜種植樹木。
六、盲目模仿,缺乏創新
在當代商業住宅區景觀設計中,設計師出于崇洋媚外、急功近利或迫于房地產商的壓力等多方面原因,設計出來的作品往往缺少新意,具有雷同之感。同一城市不同的樓盤出現類似的景觀設計,已屢見不鮮,更有甚者在不同的城市驚現基本曾同的樓盤。每一件景觀作品都應該有其特有的風格和內涵,結合該住宅區的品位、主題,開發出具有創造性的作品。如深圳萬科的四季花城,在不同的組團中種植不同的花卉,每個組團都以此花卉命名,頗有新意。市場定位于高檔漆宅,為營造這種氛圍,小區的中庭廣場布置了許多著名的雕塑,這才是景觀設計所要追求的目標。景觀設計師一定要有自己獨特的思想、靈魂、個性,結合當地獨有文化,才能創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七、設計與施工脫節
設計是靈魂,但紙上的美麗要變成現實,還是要靠“做”出來的。施工方往往難以準確把握圖紙的整體設計,往往留下諸多遺憾。如樹種的搭配不當、地形改造的失勢、自然山水園的失意、雕塑小品擺設位置不當等等。要達到理想的效果、設計師必須親臨現場指導施工。只有身臨其境,才容易把握與周圍環境的關系,才能把設計的意圖在現實中表達出來。園林環境的塑造不同于建筑或市政工程,施工中應用的許多材料都不是標準化的工業產品,施工中所遇到的不定性因素較多。因而園林施工實際上是一種更需要隨機應變能力的再創作過程。總之,住宅區的景觀設計需要城市規劃師、建筑設計師、園林設計師、景觀設計人員及房地產商在規劃設計初期就應共同協商溝通,形成多方良性的互動機制。依據住宅區的本身定位、當地的文化特色、該城市的歷史文脈,本土的樹木花卉應注重生態,崇尚自然以人為本,追求品質講求文化,尋求個性因地制宜地創造出新型的、舒適的人居空間環境。